众博公文网 - www.xahdsy.com 2024年05月17日 13:20 星期五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市委城镇化建设4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6-30 15:00:03

    市委城镇化建设4篇

    市委城镇化建设篇1

      一、对巴中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

      建区设市十六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到底,全市有123个乡集镇,61个建制镇,其中重点镇5个,省级试点镇48个,县城以下乡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乡镇平均建成区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着一个小城镇。恩阳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清江镇近几年来城镇房屋建筑面积以每年5—10万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户、人的速度增长。

      (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抓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功能完善,小城镇成为人口、经济、社会等资源的重要集聚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辐射点,成为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结合点。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农村人口的转移起到了吸纳作用。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1%。比如,乐坝镇总人口7680人,城镇人口达到6100人,城镇化率达到80%。白衣镇十年来镇区面积扩大8倍,城镇人口增加6倍,达到1.2万人,占总人口的35%。

      (三)基础和服务设施明显改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底,全市乡镇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条,里程1208公里;建成区道路硬化率达到70%;乡镇通电率100%;60个乡镇建有集中供水厂(站);所有建制乡镇开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60%的乡镇开通网络;建成了一批综合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经营超市,促进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阳、清江、乐坝、涪阳和兴文实现天然气管道集中供气;地处深山的空山乡实现了“五通”。

      (四)镇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加快增长,特别是建制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乡集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型、工贸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小城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城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其中二产业6.47亿元,三产业10.63亿元。如,乐坝建镇十五年来,坚持以工业、商贸为主导,去年底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占gdp的8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4:43:53,提供税收超过万元。涪阳镇兴办12家超市,新建1万平方米综合商品交易楼,吸引了一批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客商,个体户达到250户,带动了以涪阳、陈河为中心的通江银耳、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

      (五)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镇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红军文化。长赤、毛浴、沙溪、光雾山(桃园)、得胜等镇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深厚的红色文化。白衣古镇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著称。恩阳古镇以红军文化、特色民居远近闻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水宁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清江、曾口、涪阳、铁佛等21个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镇。

      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规划明显滞后。城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滞后于建设发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率仅为27%,绝大部分小城镇没有控制性详规,更没有小区规划。已有的小城镇规划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总体布局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镇规模偏小,90%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乡集镇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农村居民点的层次上,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貌,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城镇品味,基本上是一条水泥路、一排卷帘门,“千镇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由于自身财力薄弱,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投入明显不足。一方面,乡镇政府性债务沉重。据对恩阳、清江、曾口、白衣、元山、驷马、诺水河、广纳、涪阳、乐坝、大河、光雾山12个小城镇的调查,除涪阳已消化全部债务外,其余11个镇政府性债务达到1.25亿元,最少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的乐坝镇为140万元,的驷马、恩阳达到2200万元,平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制约了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路、水、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不配套。沿公路建设的乡镇,公路与街道功能不清,以路代街、以街代市现象突出;多数乡镇未实现雨污分流,未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

      缺乏;燃气普及率仅为0.1%。

      三是缺乏产业支撑。城镇经济总体效益不高,产业发展普遍存在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水平低的状况,产业支撑能力弱。不足以刺激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和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的有效积聚,城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弱,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时,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对外交流合作有限,对外开放的水平低,仍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强,借力、借势、借资金、借技术发展尚未真正起步。

      四是集镇管理水平不高。城镇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求,政府主管部门调控能力较弱。规划应有的指导性、性和强制性作用发挥得不够,随意性明显,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突出。小城镇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准确把握小城镇建设在城乡统筹中的功能定位

      城镇化直接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发展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一)发挥小城镇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镇是一个行政区域的中心。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一头连农村,一头连城市,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是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在该地域系统内发挥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心地位作用。小城镇的发育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此,必须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二)发挥小城镇的聚集作用。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当前,大中城市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原因,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而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满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低成本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相对集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解决农民离土不离乡,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扩大内需之功效。建设小城镇,可以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可以发展一个地方的生产,繁荣一个地方的经济,富裕一个地方的百姓。

      (三)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工业文明向农村扩散,离不开小城镇,城市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以小城镇为基地,才能尽快为分散的农民所掌握、所享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要通过小城镇向农村传播。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带动作用,对农村产业的辐射作用。

      (四)发挥小城镇促进对外开放的作用。扩大对外开放是农村进步的强大动力。小城镇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积累少,招商引资难度大,更应该加快建设农村小城镇,充分发挥其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像乐坝镇多年来重视抓小城镇建设,促进开放开发,吸引了大量外地和当地人务工经商,兴办企业,镇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五)发挥小城镇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要确立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作为体现以人为本、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作为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产业集中区,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三、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形成广泛共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需要,是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需要,是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需要。根据巴中实际,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市、县中心城市,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一手抓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突出特色,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增强小城镇的发展活力、发展后劲。

      (二)坚持规划导向。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按照起点要高、规模适度、分步实施的要求,提高规划水平。明确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突出特色、个性发展,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切实避免“千镇一面”的雷同。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的选址、规模、标准和设施配置,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镇。一要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二要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包括控制性详规、小区规划、管理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的规划;三要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小城镇规划与产业布局规划、教育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有机地衔接起来,更好地发挥小城镇的基础潜力、产业潜力。四要严格实行规划控制,增强规划的严肃性,保障规划的连续性。

    市委城镇化建设篇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国家规划将京津冀城市群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为大厂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抢抓机遇,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统筹谋划大厂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大厂县委农工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大厂县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重大机遇,按照京东新城、幸福大厂的总体定位,以文化产业、全域旅游为两大抓手,以“五城同建”为标准,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我县户籍人口13.07万人,常住人口达到2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1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3个百分点。

      (一)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对接通州新城规划,编制完成了《大厂回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以及《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域水系及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等城市总规、控规和各类专项规划6大类60余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成为全省规划最为完善的县域之一,为与北京通州区的“三统一”政策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大厂县投入巨额资金进行供热系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两所污水处理厂和两所供水厂,启动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潮白河污水处理厂、城南污水管网建设一期工程,全县污水处理率达到85%;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所,配套完成10千伏线路130公里,启动实施10千伏进村工程,供电可靠率完成近100%;顺利建成县城西部天然气门站,县域内形成环状为主、环支结合的管网结构体系;完成三热迁扩建一期和四热扩建工程,启动一、二热并网工程,集中供暖覆盖居民户数不断增加。

      (三)对接京津工作进展迅速。为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大厂县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对接北京、力促与北京互通相融。全县完成各等级公路大修、新建及改造200余公里,完成大修、改建县乡村级公路191公里,新增城镇道路41公里,由城市主干道、周边次干道和内部微循环道路组成的县域路网体系逐步形成,潮白新城等重点功能区内部主次干道网基本形成。密涿高速大厂段实现通车,京唐铁路(大厂段)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增设了大厂至北京地铁潞城站、大郊亭站2条快速公交专线,谋划建设县内旅游轨道交通,进一步实现与北京的便捷互通。

      (四)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建成民族宫、伊乡森林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县城五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影视创意产业园、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文创产业高起点起步。高标准编制水网水系规划和水网通航规划,完成引潮济鲍和主干渠清淤扩挖等工程,同步实施沿岸美化绿化,并沿河打造滨河景观带,建设若干景观节点,启动湿地公园建设,实施了潮白河上游生态补水工程,提升了城市品位。

      (五)民生工程取得新成就。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大厂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民生工程放在首位,不断将“惠民实事工程”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办成了一大批群众期盼的好事实事。民生保障达12类20项,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教育领域完成了全县域教育布局和升级改造,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主、幼儿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卫生领域全面改革,完成了一大批医疗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县、镇、村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二、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现存优势

      科学有序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既要准确地把握上级政策,更要深入分析大厂县面临的形势,找准自身的优势,以明确发展方向和着力点。综合分析大厂县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城镇建设现状,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长远趋势,大厂县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大优势:

      第一,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有较好的基础。大厂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较高,“一心、三片”(一心是指县域绿心,三片指中心城区、夏垫、潮白三大城镇片区)的城镇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空间广阔。2016年,大厂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2亿元,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万元,居于全市领先水平,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目前,大厂县已建成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三个省级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70%以上,财政贡献占全县的85%以上,强大的园区经济是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

      第二,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有难得的机遇。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京津冀城市群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北三县统筹发展正在有力推进。大厂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区内,城镇化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可以说大势所趋、正逢其时。我们要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区域发展大局,借势发展,在构建功能互补,宜居宜业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实现更好发展。

      第三,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有良好的借鉴。近几年来,国家发改委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陆续推出了一批成功典型,我们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工作经验,借势京津,定位首都后花园,走出一条符合大厂县情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一)要坚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下,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统筹谋划我县新型城镇化

      一是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衔接应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承接合作”是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明确定位和重要任务,其主要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我们要抓住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工和产业调整机遇,加强园区建设,做强转型升级载体。继续完善规划体系,重点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创新驱动强县建设,引领县域经济腾飞。要按照错位发展的模式,与北京产业互动、协调发展。要紧紧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瞄准北京大型骨干企业的产业转移机遇,重点发展中试基地、高端制造物流基地;挖掘自身自然和人文景观,融合京都文化,建设京东健康疗养基地、旅游休闲会馆,支持玫瑰农庄、热代万果园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型经济;培育壮大影视创意产业园、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文创产业,培育动漫以及衍生品制造,形成文化与产业双核驱动。

      二是要主动接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辐射,主要是人才和产业。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大厂县的关系是核心与外围、中心与腹地的一体化的关系。也就是说,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大厂县将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和通勤密集的区域功能综合体,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一方面,主动接收北京的人口转移,特别是科研院校、高新技术人才、白领等人员,把城市转移运作起来,另一方面,吸引北京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厂孵化转化,努力把大厂打造成为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基地。

      (二)要坚持走中心城镇群建设的路子,助推城乡一体化

      未来一个时期是大厂县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社会经济重要发展时期。一方面,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一些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地段和空间需要得到较好的管控。城镇与乡村紧密相连,城乡空间的发展应该充分落实“一体化”的思想,集约利用土地和各类资源,形成高效合理的空间结构。为此,加快大厂县新型城镇化,应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力度,从各地的成功模式看,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中心城镇群有利于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如昆山市千灯镇、嘉善姚庄镇均是加大中心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目标,大厂县也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中心城镇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强化提升中心城镇群的集聚辐射功能,推进中心城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建设取得新成效。特别是要抓住廊坊市创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良好契机,突出区域特色,持续推进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功能、居住功能、服务功能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县城新城、潮白新城、夏垫新城三大城镇片区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承载力,最大限度发挥中心镇群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与中心城镇群规划建设相衔接,要有计划地推进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使之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三)要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当前破题开路的主要抓手,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步伐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特色小镇建设被认为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借鉴江浙等省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经验,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并按照PPP项目操作流程规范有序推动实施。要以全力打造清真食品国际小镇、影视小镇、出版传媒融合发展小镇、中国戏剧小镇、夏垫非遗古镇、陈府创意田园小镇等六个特色小镇为契机,重点发展清真食品、数字传媒、文化创意、影视产业服务、游戏动漫、科技休闲农业等核心产业,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大厂县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要素集聚新平台、振兴发展新动力,以特色小镇建设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

    市委城镇化建设篇3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一、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科学规划引导,城镇发展框架不断拉大。遵循规划先行思路,先后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等区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了《XX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规划,完成了县城和所有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729个村屯规划,村屯规划覆盖率达75%,城镇总体布局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形成了“一核三片区”的城镇发展新框架。特别在县城的规划和拓展上,县城形成“一江两岸五区”格局。用几年时间攻坚城南新区和城西片区,两个片区都进入发展高速期,其中城南新区规划面积3.62平方公里,引进17家房地产企业,建成了紫金园、鹿城名都等11个小区,正在开发8个小区;建成和在建11层以上高层建筑40多栋。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9.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3.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2008年的10.13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人,全县的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23.5%提高到2015年的43.95%,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

      (二)城镇发展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示范效应明显。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XX将按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广西县城建设典范”的总体目标,依托毗邻XX市市的区位优势,以实施“工业强县、城建塑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文化兴县、商贸物流活县”大县城战略为引领,大力实施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智慧城市建设和推进与XX市市区同城化发展,全力打造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示范县、东部沿海及XX市市产业转移的最佳城市、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幸福之城。XX坚持走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完善城镇功能为核心,提升城镇综合品位;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城镇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实现城镇管理的制度化、长效化。因此,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区位交通优势等基础条件和城镇化发展理念上看,我县坚持提质扩容和凸显特色并举,深入实施“城建塑县”战略,坚持以塑造XX特色的鹿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现代简约城市建筑风格,通过实施“一江两岸五区”、生态XX、名镇名村、城乡风貌改造等工程建设,有序构建功能完善、多民族文化融合、绿色低碳、特点突出、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3.1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13万人,城镇化率达43.95%。XX在加快县域向城市转型、建设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和谐宜居城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镇承载能力逐步增强。采取争取专项资金、财政加大投入、鼓励民间融资等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城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水、电、通讯等基层设施建设,城道路铺装率、主次干道硬化率10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6平方米;公园绿化覆盖率90.2%;公共绿地面积12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3平方米;自来水覆盖率100%,用水普及率96%,水质合格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8%,县城污水处理率80%;县城道路装灯率100%,道路亮灯率98%;电力通信设施覆盖率100%,道路排水、人行道、公共厕所等设施配套率75%。县城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义务教育巩固率90.26%;体育馆2个,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各1个;二级综合医院2所;有四星级酒店1家,在申请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小贷公司4家,金融机构网点45个。随着城南汽车站投入运营,以及柳东大道延长线雒容至XX段、天伦燃气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城市人口产业城镇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也会因此而明显提高。

      (四)注重产城融合发展,产业支撑作用有效发挥。XX坚持注重城镇布局与产业配套发展,县城向东依托丰富的农产品、林木资源发展现代农(林)业产品科技加工业,向西依托广西XX市汽车城发展汽配、机械产业,向南依托桂柳高速公路开发建成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城南新区,向北依托原有化工支柱产业发展化工循环经济和精细化工产业。如今,XX已初步形成了农业“接二产连三产”、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化与商贸服务联手互动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工业化水平达48.20%。同时,XX依托现有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紧抓自治区全力打造旅游强区契机,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后备县。注重产业布局与城镇发展配套规划,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打造城西片区的工业产业集群,开发利用土地面积445公顷以上,入驻企业54家,形成化工、制糖、造纸、建材、缫丝等一批支柱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8.09亿元,增长13.60%。加快核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和提升工程建设,盘活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加快推进金鹿商业步行街、文化广场地下商业街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核心城区的商贸服务向现代化网络架构发展,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9亿元。同时,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加快中渡古镇旅游开发、江口、导江工业园区建设等建设,挖掘重点村镇产业支撑点,引导人口向中渡、寨沙、江口、导江等重点乡镇集群。

      (五)改进城镇管理机制,城镇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出台《XX县城市管理办法》、《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城管、环卫、园林等管理机构和社会、市民、管理部门的交流、信息反馈机制健全。投入3500万元建成由526个高清摄像头及38个卡口搭建的天网体系,交管信息化全区领先;是全区首家拥有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的县份,市民通过班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出行便捷。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实行错时工作制、开展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狠抓“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建立健全环卫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对城市脏、乱、差的整治力度,实行城区24小时保洁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推进城镇城管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力度,以“乱设摊、乱占道、乱倾倒、乱设置、乱搭建”为市容环境秩序重点整治工作,坚持实施长效管理,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实行错时工作制、开展联合执法、集中优势等多种方式,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实行责任包干到人和奖惩制度。推行城市数字化管理,逐步完善城建档案馆建设,统一城市建设和管理步调,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六)发展改革创新能力凸显。XX在发展中一贯敢为人先,十二五期通过申报和竞争性演讲,先后获得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和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园区、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自治区”多规合一“试点等诸多先行先试资格,建立的全区首个县级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已晋升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促成北京大学光华天成博士后工作站在我县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挂牌成立清华大学首个县级清华紫荆(XX市)技术转移中心;七色珠光效应材料、万超汽车电子点火开关、白莹特种纸、凯浩磷石膏等4个填补广西所属产业空白项目竣工投产。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2015年全县发明专利申请370件、获授权22件,在XX市六县中发明申请量排名第一。

      二、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率较XX市市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城镇的规划与发展缺乏统筹。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方面在老城区表现比较明显,同时由于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时有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2.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尽管XX县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3.产业支撑能力不足。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XX县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二是现代服务业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生态旅游、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人口聚集缓慢,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率低。

      4.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化要求。一方面,随着县城区面积的扩大,居住人口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供水、供电、供气、城市照明等基础设施亟待规划、建设。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一步计划

      (一)推进规划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城镇布局

      一方面,积极对接XX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按照XX市“一心三城四轴”的总体结构,把XX镇作为XX市“重点向东”战略发展承载地,做强XX市新型城镇化的“东轴”,即XX市—雒容镇—XX镇—寨沙镇—中渡镇发展轴,以柳东大道延长线、湘桂高铁、鹿阳高速公路为纽带,打造以工业产业为主、生态休闲旅游为辅的城镇带,服务好中心城市这个“轴心”。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区域内部“三规合一”。以完善镇村规划结合为基础和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城建规划、土地规划为支撑,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并加快建立各类规划融合机制,力争将XX全域的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进程全面推向中高级阶段。

      (二)以产城融合为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多层级发展

      1.推进中心县城高端化发展。根据“一江两岸五区”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东拓、西连、北展、南延”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向东主要依托教育集中区建成投入使用后聚集的人气,加快城东片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等产业。向西主要依托柳东大道延长线开通后的便利条件,以及与XX市汽车城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优化鹿雒经济带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汽配、机械、新材料、物流等产业,实现城镇化建设与柳东新区无缝对接。向北主要建设XX二桥,带动城东、城北近2万亩土地的开发,加快城北片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建设新型商住区。向南主要依托南环路、龙田路等城市干道,加快推进城南片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行政、文化、体育、商业中心。

      2.推进各重点乡镇多元化发展。以中渡、寨沙等中心镇为重点镇,统筹推进黄冕、江口、四排、平山、导江、拉沟等一般集镇建设,重点优化“一心一带,两轴三片,四个重点”的结构布局。“一心”即XX县城为发展核心区,辐射全县范围。“一带”即洛清江航道和柳江航道的县域沿江经济带。“两轴”即依托湘桂铁路复线、桂柳高速公路和323国道西段,及依托323国道东段和计划修建的黄冕—XX二级国道。“三片”即北部经济片区以中渡为中心,包括中渡、平山、黄冕,以旅游资源、服务业为重点开发;东部经济片区以寨沙为中心,包括寨沙、四排、拉沟,由单一的集贸型转为复合工贸型城镇,加强工业开发,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南部以XX镇为中心,包括XX、江口、导江,以县城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日益完善为发展先导,依托已具相当规模的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工业门类,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四个重点”即加快以XX核心区,寨沙复合工贸型城镇,江口、导江沿江经济重点城镇发展。力争将重点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进程全面推向中级阶段。

      3.推进新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就地城镇化”的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同步。重点以江口乡山岔屯、黄冕乡古偿屯、中渡镇大兆村等新农村试点建设为带动,以村屯集体土地整理开发和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经济思路,依托产业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农业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深加工园区,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以提升能级为抓手,推进现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柳东大道延长线雒容—XX段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积极融入XX市市一小时经济圈。加快阳寨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新规划建设的柳梧高速公路增设江口互通,逐步形成沿江港口水路公路联运快捷通道。推动规划建设黄冕-中渡-平山-柳城沙埔、中渡—XX县城—导江、XX—东泉、XX市-导江、平山—大阳—XX等二级公路,做好江口至中渡过境公路改道工程。规划建设XX经济开发区及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为打造XX化工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铁路运输保障。抢抓广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XX市港江口和导江作业区建设,打造临江大宗物流配送基地。

      2.加快县城建成区内路网建设。拓宽县城322国道和南环路延长线,实现过境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基本分离。加快柳东大道延长线配套设施建设并实现全线通车,启动飞鹿大道延伸至教育集中区道路改造建设,逐步拓展城市框架;实施建中西路三巷、四巷等道路改造工程,进一步强化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重点完善红绿灯系统、增设停车场地、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

      3.完善城镇各类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南水厂,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质量。推动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旧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工程,完成洛清江景观带建设,启动建设龙岭公园和矮岭公园。建立生活垃圾城区一体化系统,环卫公共设施基本满足城区需求,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水平。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筑渣土单独处理,垃圾收集运输实现密闭化,做到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机械化达到80%,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100%。公共场所杂乱垃圾收集实现容器化,淘汰裸露式垃圾收集器,实现城市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到70%。

      4.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依托防洪提工程和一江两岸建设项目,推进江北新区建设,主要建设沿江区域集商业、文化、服务、居住为一体的高档商业住宅区。积极开展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改造,推进城关粮所、鑫隆食品公司等项目改造,改善老城区面貌。加快推进沐荣世家、景衡上城等房地产项目,推动龙田产业用地、广西地产集团商业用地、城南汽车站西侧地块开发建设,提升新城区品质。

      (四)坚持高效管理,创建生态宜居特色城镇品牌

      1.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参加“南珠杯”竞赛等活动为抓手,强化城市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修订完善《XX县城市管理办法》、《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理顺城管部门和社区的关系,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城镇社区管理,努力形成群管群治、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局面。

      2.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天网工程,深入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统筹规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加大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设、非法采矿(砂)等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类车辆运营管理,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占道经营、违章粘贴广告等行为,规范城镇管理秩序。

      3.实施生态人居建设工程。加强乡镇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实施中渡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示范和中渡镇大兆村、黄冕古赏村生态村创建示范项目。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步伐,特别是加快规划建设寨沙、中渡垃圾卫生填埋场,平山、四排等六个垃圾中转站,争取全面铺开各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启动导江乡、四排乡、拉沟乡和平山镇等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运营和管理。整合危项目资金,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和村屯建设三项大会战,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居住环境。

      (六)创新体制改革,深化城建创新理念

      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关于贯彻执行XX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实施细则》,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政策,通过建立健全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等保障体系,简化户口迁移手续,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2.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实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在坚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对农村土地使用流转制度进行创新,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现代化有规模经济的基础,让农民进城没有后顾之忧。

      3.优化行政区划管理。大力推进四排乡、黄冕乡撤乡建镇工作,逐步将经济发展较快、达到设镇标准的乡改为建制镇。积极开展与XX市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实现XX县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方式、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重大转变,XX县成为XX市超大城市新的空间、人口、产业承载地。

      4.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并轨。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快城乡各项保险制度的整合,畅通参保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转换通道。把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市委城镇化建设篇4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一、实施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XX年7月30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规划,确立了未来五年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这就迫切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从现状和长远规划来看,我省重点城镇供水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如不及早谋划和安排,将影响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供水能力不足,供用水矛盾突出。目前,全省149个重点城镇(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中有111个城镇缺水,缺水城镇占74.5%。在这111个缺水城镇中有43个属于严重缺水,其中:县级以上城市25个、重点镇18个。如不加强节约用水和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到20XX年,严重缺水城镇将达148个,这与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也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用水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有130个重点城镇是单一水源(占87.2%),无其他备用水源。其中:49个县级以上城市有36个是单一水源(占73.5%)。这些单一水源一旦遭到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同时,在130个重点城镇的单一水源中,有93个供水水源靠开采地下水供水(占62.4%),主要分布在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高的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等地区。随着城镇用水增长,地下水开采强度将进一步加大,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并存,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在现有111个缺水重点城镇中,有54个属资源性缺水(占48.6%),缺水量4.26亿立方米。这些由当地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供给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57个属工程性缺水(占51.4%),缺水量2.64亿立方米,这些区域水资源总量虽不短缺,但缺少控制性水源工程,或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用水需求。

      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是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必须尽快启动实施,才能破解上述问题,使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发展水平与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相匹配,实现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总体部署,结合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展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城镇水资源供给能力,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二)坚持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两手发力、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XX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重点城镇年供水量提高到54.96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5%以上,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均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供水水源,100个重点城镇具备供水水源。基本破解城镇水资源供给不足、城镇供水工程不配套等结构性缺水问题,全省重点城镇的供水能力基本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结构更趋合理。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构建“一群三组团”为主体、“两轴一环”城镇轴带为骨架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考虑东、中、西部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构建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布局。

      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强化水资源保护,特别是河源地保护;要研究开展向中西部跨流域调水,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同时,要在科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城镇化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合理、高效开发水资源。

      中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高,主要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要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建设,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统筹三次产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西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要充分利用洪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控开采地下水,继续加强西部河湖连通、引嫩入白供水延伸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哈达山城镇供水配套工程,将供水延伸至附近重点城镇,满足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东、中、西区域布局,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98处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解决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1976万人用水问题。其中,调引水工程,建设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及城镇配套引水、引嫩入白供水等23处调引水工程,解决63个城镇1407万人用水问题;蓄水工程,建设敦化香水、蛟河团山子、桦甸万两河和汪清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等65处蓄水工程,解决73个城镇531万人用水问题;提水工程,建设扶余市引松入扶、榆树市五棵树镇、磐石市红旗岭镇等10处提水工程,解决13个城镇38万人用水问题。

      五、分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结合空间总体布局,全省拟建设98处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80%以上任务。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19个。一是全力推进续建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配套、引嫩入白延伸、蛟河团山子、白山西北岔、桦甸万两河、敦化香水等14个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启动新的工程建设。计划年内新开工榆树市引松入榆供水工程、磐石市郭大院赵家街联合供水工程、四平市转山湖引水工程等5个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全力启动新一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可研编制和前置件审批,20XX年年底前完成可研审批,全力推进初设审批,为20XX年工程尽快启动做好提前安排。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21个。一是续建20XX年的结转工程,能够年内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各地要全力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使工程尽快达产、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全面启动新的工程建设,按照实施计划,加快工程建设。特别是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工程、公主岭市城市供水工程、长白县二十三道沟水源工程、和龙市柳洞水库、靖宇县青龙河水库等,要尽早谋划,尽快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再启动一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多项目的前期审批,为20XX年启动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20XX年,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20XX年和20XX年力争每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20个,20XX年再启动剩余工程建设,抓好骨干工程收尾。20XX年、20XX年为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地要提前布置,倒排工期,力争20XX年完成80%以上工程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加快完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前期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各地政府要超前谋划,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各县(市)政府是筹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用政府与企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和补充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全力投入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

     

     

    推荐访问:城镇化 市委 建设 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发展 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内容 城镇化建设进程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不断推进 城镇化建设现状 城镇化建设内容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