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公文网 - www.xahdsy.com 2024年05月20日 13:30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单元备课教案合集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05 11:5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单元备课教案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单元备课教案合集

    在数学课学习中,老师要让学生们的兴趣大增,如身临其境,能更深切的理解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教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你不妨写一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3883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探索与实践

    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 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

    (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

    (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2)

    (1)探索与实践

    (2)评价与反思

    #503865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2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平均数(一)(P116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会正确解答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

    4、初步建立平均数的统计思想。

    5、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求下列问题,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 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2)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 平均每组分到几本书?

    (4) 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2、导入

    (1) 象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平均每一份是多少。类似题

    称之为求“平均数”。所谓平均数,就是把不相等的几个数量,在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其相等。

    揭示课题:

    平均数

    (2)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

    求平均数首先从问题中判断:把什么作为总数平均分;

    是按什么平均分的,即与总数对应的总份数是什么;然

    后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求出平均数。

    二、探究

    1、例1:

    有4组小长方体,第一组有9个,第二组有5个,

    第三组有7个,第四组有3个。平均每组有多少个?

    (1)默读题目,想一想这到题的数量关系式

    长方体的总个数÷组数=平均每组的个数

    总 数 ÷ 份 数

    (2)生列式,并说明是怎样想的?

    (9+5+7+3)÷4

    问:平均每组的个数会不会比最多一组9个多,会不会

    比最少一组3个少,为什么?

    (3)阅书P116的例1

    2、例2:

    陈小红期中考试成绩,数学和英语都是98分,语文

    96分,自然常识100分。她的’平均成绩多少分?

    (1)自学例2的解题过程:

    A.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括号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98相加?

    总份数为什么是4?)

    B.你能完整说说这题的数量关系式吗?

    总分÷科数=平均成绩

    (2)练习:

    书P117的练一练的1、2(只列式)

    三、运用

    1、根据问题找总数、总份数

    (1)平均每辆车运煤多少吨?

    (2)平均每季度生产多少台?

    (3)平均每人踢毽子多少个?

    (4)平均每组踢毽子多少个?

    (5)平均每次踢毽子多少个?

    2、列式解答

    (1)第一组植树12棵,第二、第三小组共植树20棵。平均

    每组植树多少棵?

    (12+20)÷3

    括号中只有两个数字相加,后面为什么要除以3,不除以2?

    (2)书P117的试一试

    书P118/2

    3、深化

    (1)5个同学身高分别为145厘米、150厘米、144厘米、

    142厘米、14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在大于( )

    厘米和小于( )厘米之间。

    (2)小芳、小华各有一些书,小芳的书比小华多4本。要使

    两人的书同样多,小芳应给小华( )本书。

    (3)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举行科技小制作展览会。高年级4个班,选出172

    件作品;中年级5个班,选出188件作品;低年级3个

    班,选出96件作品。平均每个年级选出多少件作品?

    A.(172+188+96)÷(4+5+3)

    B.(172+188+96)÷3

    (4)书P119/8

    四、回家作业:

    #503885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 线段图 ●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学情分析:

    #503867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4

    一、 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

    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动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

    二、 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中,老师准备了实物投影片、大小一样的4个水杯等教具;学生4人一组准备大小一样的4个水杯等学具。

    三、 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回顾小结

    下面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设疑激趣

    采用淡话导入,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过哪些带有“数”(板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说发现数学真和“数”这个字联系紧密,于是设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数”这个字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什么呢?老师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发现这个秘密。你们有信心吗?本环节学生谈的过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动手实践,感知均等。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桌上4个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匀,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次数,最快的速度完成。

    学生充分活动后,小组汇报实验过程时,请完成最快的一组到前面边演示边谈谈怎样快又准的分均,从而渗透移多补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估计预测,探究解疑。

    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水面的高度,并把这个数记下来。那准确的高度是多少呢?让学生探究解决。预计学生会用尺子量,或先求总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学生得出结论后,选择有差异的两个小组汇报并板书,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肯定学生的方法后,让学生看板书说想的过程。教师再让学生说4厘米怎样得来的?通过这样的强化,学生明确4厘米就是把4杯水的总高度平均分成4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们可以叫它什么数呢?(板书:平均)让学生再谈谈对平均数的理解?由此揭示课题,突破重点。

    本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猜测、探究中亲历亲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个人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课堂教学在着眼发展,凸显主体中进行。

    第三环节:应用扩展(分四个层次进行)

    1.列举实例:
    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过平均数?学生谈完,教师出示一组平均数的资料。此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与生

    活的联系。老师出示的资料,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1、未来10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180岁。

    2、一年里,有1032万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钟20公顷的速度减少着。

    3、一天平均笑15次。

    4、唐山市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身高明显上升。7~12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2.1厘米,女生增长1.7厘米;13~15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1.9厘米,女生增长0.8厘米。

    2.尝试练习:出示例3,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我检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和自己的身高对比,以及猜测全县四年级学生的身高为一组,推广对全省以至于全国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伪: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电费的支出,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再结合第1题,唐山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

    4.参与实践:教师选8名学生做拔河游戏,4名高大强壮,4名矮小瘦弱为一组,问学生这样把他们平均分成两组行不行,学生参与其中,谈理由,使学生对平均数体现出的公平和不公平性都有一定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育。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4种题型,达到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彰显人文关怀和应用性特点。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平均数,通过和它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寓教于拓、寓教于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有知识的雨露滋润心田,更有智慧的阳光普照心灵。

    四、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开放,我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者浓厚的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棵前的预设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的大门,如导入新课部分,我问学生从一年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可能想得比较复杂,我适时地举起卡片(3/5)是什么数?(9)是几位数?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被打开,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并且还说出小数、带分数?等没学过的知识?

    教师富有激励性和生动的语言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如应用拓展地1题,教师出示的材料有一题是“人一天平均笑十五次”,教师说,老师希望看到你们的第十六次、十七次的笑,笑一笑,看谁笑得开心自信,那第十八次笑是什么笑?学生各抒己见,脸上洋溢着笑意、童趣,教师做后总结:老师真希望每天看到同学自信开行胜利的笑。接下来还有几道题挑战同学们,看你们能否露出胜利的笑。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儿童的天性好玩、好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构建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都有益,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也在学生收获的同时,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从教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关怀,我充分注意到好中差的价值取向,努力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力争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舞台,让学生有学有所获的富足,又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本节课虽然有许多可以自慰的地方,但还存在着学生动中思的不到位,学生回答问题逻辑性不强的弱点。在小组合作时,我没有完全照顾到个体差异,这也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教学如何面向全体,面向每一名学生,这是我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的课题。

    ①(140+185+170+125)÷4

    ②(140+185+170+125)÷365

    ③(140+185+170+125)÷12

    3、 某机械配件厂,两个枝术革新小组进行技术竞赛,下面是他们10分钟生产的零件总数:

    第一小组:57+68+73=198(个)

    第二小组:49+36+75+42=202(个)

    由此推断:第二小组获胜。

    1、 几天,老师统计了一下我们班三月份同学们零用钱的花销情况,其中5名学生零用钱平均花销16元,请你猜猜他们各花多少钱?

    姓 名 李明新 韩天婷 刘 威 张 强 周艳琪

    花销金额(元) 13      19 18 16 14

    #503886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教案5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推荐访问:备课 下册 合集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单元备课教案合集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单元备课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单元备课教案5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