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公文网 - www.xahdsy.com 2024年05月20日 00:05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2023年度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06 16:05: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从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启迪——主动走向生活。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一采访为拓展点,进一步练习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准备一条自己的座右铭

    2、搜集有关罗斯福夫人的资料

    3、汪国真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记得去年学校庆典时,我班的蒋君锴同学超过采访了市长(出示当时的照片),请蒋君锴同学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是呀,要成功的采访好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还需要勇气和智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顺课文,理清脉络

    2作者向夫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么回答的。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交流

    1、采访前,我的心情如何?是怎么准备的?

    2、采访过程中,我向夫人提了什么问题?夫人是怎样回答的?

    3、作者采访夫人有什么收获?

    (获奖懂得“走向生活”这个人生哲学)

    五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模拟采访过程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六、总结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是呀,其实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会影响人的一生。你有人生格言吗?请写下来,贴在桌子的右上角,让这些格言时刻激励我们。

    七、延伸

    是的,只要我们摆脱了束缚,屏弃了羞涩,走向生活,广交朋友,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阳光灿烂。著名诗人汪国真送给我们一首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希望大家也能和他一样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只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松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教学反思

    1、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其中“再现当年科宁斯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过程”这一环节,我没有满足于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尽量消除“为表演而表演”的倾向。我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课尾,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课文重点——罗斯福夫人那段含义深刻的语言由衷的领悟和感慨,从而掀起了整节课的高潮。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师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200万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4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

    4、想不想和这美丽的夹竹桃做零距离的接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

    二、自读课文: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

    江西

    腊海棠

    花团锦簇

    菊花飞

    乍起

    2、交流: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去掉第一个?)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七、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可贵

    无不奉陪

    夹竹桃

    幻想?

    推荐访问:教案 语文老师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 六年级语文老师教案上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