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公文网 - www.xahdsy.com 2024年05月15日 19:45 星期三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优秀范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11-08 14:55:0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优秀范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和三个偏旁,学习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美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美,培养热爱自然地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各个季节的特征感受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荷叶》。

    2.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播放的有哪些美景呢?

    (荷花和荷叶)

    3.看了这漂亮的美景,你想说点什么呢?你知道荷花哪个季节的花朵呢?(夏天)。一年之中,除了夏季,还有哪些季节?(春、夏、秋、冬)。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领略四季的美景。

    (板书课题)4.四季(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

    尖 说 春 青 蛙 夏 弯 地 就 冬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夏”是三拼音节,“弯”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尖尖、说话、春天、青草、青蛙、夏天、弯弯、轻轻地、就是、冬天

    4.学习多音字:地(de)轻轻地 地(dì)土地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四季美景。

    三、精读领悟

    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四季图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通过读课文和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呢?(鼓励学生多说,能从整体上说或从发现的某一处景物都可以。)

    (订正答案: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

    (3)学生自己朗读,句子读通顺,整体感知课文。

    (4)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2.学习春天。

    (1)课件出示草芽小鸟图片,指名朗读这一句,师生评价。

    (2)“他”是指谁?“他”长得什么样?(“他”指草芽,“他”长得尖尖的。)结合生活想一想:草芽还是什么样的?

    (绿绿的、嫩嫩的)

    (3)草芽怎么会说话呢?你觉得这样好不好呢?(把草芽当做人来写了,这样感觉更亲切,更有意思。)师讲解:这种写法叫做“拟人”,写出了草芽的生机和活力。

    (4)草芽对小鸟说话的口气是怎样的呢?

    (高兴、自豪)

    (5)你也来做美丽的草芽,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吧。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6)想一想:春天除了草芽,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例如:美丽的桃花、解冻的小溪、飞舞的柳枝等。)

    3.学习夏天。

    (1)课件出示荷叶青蛙图片,指名朗读这一句,师生评价。

    (2)从“荷叶圆圆”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荷叶圆圆”这个词中感受到荷叶的美丽和夏天的美好。)

    (3)想象:青蛙跳上圆圆的荷叶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例如:荷叶圆圆的,正好可以当我的休息台。)

    (4)夏天还有哪些可爱的动物或植物呢?发挥想象,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如:树叶青青)

    ________________,他对________说:“我是夏天。”

    (如:西瓜圆圆,他对人们说:“我是夏天。”)

    (5)你也来做美丽的荷叶,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吧。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4.学习秋天。

    (1)课件出示弯弯谷穗图片,指名朗读这一句,师生评价。

    (2)“弯弯”是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从这个词语你能看出谷穗的什么特点呢?

    (从“弯弯”可以感受到谷穗的沉甸甸。)

    (3)人会鞠躬,谷穗怎么会鞠躬呢?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把谷穗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谷穗的可爱和谦虚。)

    (4)现在你就是谷穗,带着这份谦虚的态度读一读这段话吧。

    5.学习冬天。

    (1)课件出示雪人图片,指名朗读这一句,师生评价。

    (2)从这段话里,你看出雪人有什么特点?

    (从“大肚子一挺”能感受到雪人的顽皮和可爱。)

    (3)边表演边读,体会雪人的顽皮。

    6.教师小结:大自然有很多奇妙的景物,我们继续去观赏美丽的四季景色吧。(出示图片)

    7.指导书写“天、四、是”: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8.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首诗歌通过描写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向我

    们展现了四季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进一步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

    (2)感受到诗歌的美,同时了解了拟人的手法。

    2.课堂练习

    比一比,组词。

    儿(儿子)天(天空)

    八(八个)大(很大)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四季的小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叶(圆圆)→夏天

    谷穗(弯弯)→秋天

    雪人(顽皮)→冬天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三个偏旁,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能留心观察生活。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播放视频《小雨沙沙》。

    2.同学们,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板书课题:雨点儿

    3.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可爱的《雨点儿》。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学习指导:“数、长”为多音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数不清、彩虹、半空、空中、问题、到了、没有、更好、绿色、出现、长大

    4.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5.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近雨点儿,感受雨点儿带来的神奇。

    三、精读领悟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看,天空中来了许多雨点,它们正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哪位同学能数得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除了课文里面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引导生观察图片,用“数不清”看图说话。

    漫天飞舞的雪花数不清。

    满天的繁星数不清。

    5.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你能仿照句子说句话吗?(此处大量练习句子仿说)

    进行句子训练:小松鼠从(  )跳下来。

    (  )从(  )回来。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这满天的雨点在飘落的路上相遇了,一个大雨点儿遇到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它们两个在热烈地交流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三)品读第5自然段

    1.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已经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咱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各自到的地方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品读: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3.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课件展示图片,雨后的红花绿草。引导孩子品读这句话。

    师:从“更红、更绿”这个词中感受到花和草在小雨点儿浇灌下快乐地成长。

    5.美美地齐读课文的这一个自然段吧!读出小花小草的快乐。

    6.品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展示图片,干旱土地在雨后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引导孩子品读这句话。

    7.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它们吗?带着这种感情来美美地读课文吧!(出示课件,在美图中朗读课文)

    8.如果你如果你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说什么呢?

    预设:谢谢你,雨点儿,你让我喝够了水。

    谢谢你,雨点儿,你帮助我长高了。

    ……

    9.如果你是这些雨点,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预设:我最想到庄稼地去,帮助庄稼生长。

    我最想到沙漠去,让那里不再干旱。

    ……

    (四)生字书写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生讨论交流,老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我们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有了雨点儿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雨点给大自然带来的美丽变化。

    (2)喜欢雨点儿,有了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堂练习

    1.在正确的读音后打对钩。

    cǎi(  )  shǔ(  )  fān(  )

    彩     数       方

    chǎi(  )  sǔ(  )  fāng(  )

    2.选择正确的读音。(cháng、zhǎng)

    又过了一年,孩子们长( )高了不少。

    他们家有一根长长( )的竹竿。

    3.想一想,猜一猜。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跟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雨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画一画自己眼中雨点儿的世界。

    【板书设计】

    8.雨点儿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隙”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课件出示5)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课件出示6)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_________。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_________。

    3.指导朗读。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两株爬山虎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颜色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______________。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______________。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______________。

    d.叶子的样子:______________。

    (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出示11)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示12)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__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__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__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__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__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②__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__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__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

    【教学要求】: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讨论记字方法。

    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

    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竖(  ) 即(  ) 得(  ) 起(  )

    坚(  ) 既(  ) 碍(  ) 超(  )

    塞(  ) 摹(  ) 辟(  ) 彰(  )

    赛(  ) 暮(  ) 避(  ) 障(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应选①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四、造句练习。

    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造两个句子。

    例:

    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

    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

    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达》。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①、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②、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第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

    推荐访问:人教版 小学语文 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0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