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公文网 - www.xahdsy.com 2024年05月13日 23:53 星期一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案设计 >

    数学课程教案(合集)【优秀范文】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3-05-29 09:30:0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课程教案(合集)【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数学课程教案(合集)【优秀范文】

    数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数学热门课程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数学课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用大图形片展示幼儿的记录,这个娃娃在干什么?它是用哪些图形拼出来?每种图形有几个?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数学课程教案篇2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醒学生仔细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一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一直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数学课程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它的?请自己整理出来。

    (2)请找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并思考:关于正方体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让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正方体物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了什么?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正方体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分享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正方体,使学生对正方体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正方体的兴趣。】

    2.问题探究

    (1)观察模型,探究特征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属于立体图形,回想一下,我们是从几方面来认识长方体的?

    (面、棱、顶点,长宽高)

    师:对于正方体,你们准备从几方面来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你们借助手中的正方体物品来观察研究,看看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

    同桌合作,自主探求正方体的特征。

    交流汇报。(汇报时重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预设:

    ①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6个面都相等;

    ②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都相等;

    ③正方体有8个顶点。

    小结:同学们从棱、面、顶点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正方体是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12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

    (2)制作模型,加深认识特征

    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现在请你们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制作完后,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并向同桌介绍你制作的正方体的特征。

    用剪好的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做一个正方体。

    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制作感想。

    【设计意图:学完长方体后,学生已明确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知道了从哪些方面探究图形特征,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动手,学生亲身感知正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考查目标1】

    (3)对比观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我们都是从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4人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交流汇报后,教师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引导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巩固练习

    (1)第20页的做一做。用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①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②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搭一个四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其余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4.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从面、棱、顶点三方面认识了正方体,有6个面,都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数学课程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 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数3的数:( )

    有因数2和3的数:( )

    有因数3和5的数:( )

    有因数2、3和5的数:( )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数学课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 25÷5= 24÷6 =

    30÷6= 5÷5= 12÷3 =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1)师:现在,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把这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 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推荐访问:合集 教案 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教案(合集) 数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数学课程教学

    相关文章:

    Top